外東北


维基媒体项目贡献者

Article Images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7月2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外東北"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外东北,另稱外滿洲,是指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加上江东六十四屯库页岛合计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由俄罗斯联邦管治。在历史上,这片土地先后为夫余室韦黑水靺鞨女真等部族与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政权的统治。到了19世纪,清廷与俄罗斯帝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这片土地从中国领土渐次转手为俄罗斯所有。以清朝视角,上述地区位于满洲外侧,与「内满洲」对应,故名。外满洲的城市名称,中国官方出版的地图采用俄语地名的音译称呼之;一些传统地名较为知名的城市,如海参崴伯力双城子海兰泡庙街雅克萨等,则会在后面括注传统地名,而民间则多直接以传统地名称之。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
中国东北史前史
燕国 (辽西郡) 箕子朝鮮 东胡 肃慎 濊貊
(辽东郡)
秦朝 (辽西郡)
(辽东郡)
西汉 (辽西郡) 卫满朝鲜 匈奴
(辽东郡)
(漢四郡) 扶餘國 沃沮 高句丽
东汉 (辽西郡) 乌桓 鲜卑 挹娄
(辽东郡)
(玄菟郡)
曹魏 (昌黎郡) (公孫度)
(辽东郡)
(玄菟郡)
西晋 (平州)
慕容部 宇文部
前燕 (平州)
前秦 (平州)
后燕 (平州)
北燕
北魏 (营州) 柔然 契丹 库莫奚 室韦 勿吉
东魏 (营州)
北齐 (营州)
北周 (营州)
隋朝 (柳城郡) 突厥 靺鞨
(燕郡)
(辽西郡)
唐朝 (营州) (松漠都督府) (饶乐都督府) (室韦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渤海国
(渤海都督府)
(安东都护府)
辽朝 (上京道)
(中京道)
(东京道)
女真 东丹国
定安国
(东京道)
金朝 (东京路) (上京路)
東遼 大真國
元朝 (辽阳行省)
明朝 (辽东都司) (奴尔干都司)
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 野人女真
清朝 (东三省东三省总督·黑龍江將軍吉林将军盛京将军)
(满洲地区) 帝俄外满洲
中華民國
奉系军阀
远东共和国
苏联远东
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
满洲国
苏联占领下的满洲
中華民國
东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北地区
俄罗斯联邦远东
政区、政权大部在今东北三省者用粗体。
参见

歷史

编辑

参见:沙俄割占中国领土兼併阿穆爾外西北庫頁島濱海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1972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名变更綠烏克蘭

以下是中国清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与俄國俄羅斯沙皇國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一系列關於外滿洲归属问题的條約。

尼布楚條約

编辑

主条目:尼布楚條約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大清帝国俄罗斯沙皇国簽署第一份關於邊界的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表示整個外满洲皆是中國領土。

  1. 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2. 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3. 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4. 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 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6. 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中俄璦琿條約

编辑

主条目:中俄璦琿條約

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之际,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率领兵船多艘驶至瑷珲(今黑龍江省黑河),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宣称以黑龙江为边界,如果不从,俄国将联合英国对华作战。双方交涉时,俄国兵船鸣枪放炮,以武力相威胁。5月28日,奕山与穆拉维约夫签订《瑷珲条约》。這條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江東六十四屯由中俄共同管理。

中俄北京條約

编辑

 
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中,大清帝国割让俄罗斯帝国外满洲

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把整個外满洲歸于俄国。

庚子俄难

编辑

主条目:庚子俄难

1900年發生义和团运动,清政府無暇兼顧東北情勢,俄國遂派兵屠殺中國人,取得江東六十四屯

蘇聯對華宣言

编辑

蘇聯第一次對華宣言

编辑

1919年7月25日,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政府發表「致中國國民及南北政府宣言」(又稱『蘇聯第一次對華宣言』)[1],宣布废除1896年条约、1901年北京条约、1907年至1916年与日本签定的一切协定,并邀请中国政府就上述条约的废除进行谈判。需要注意的是此宣言废除的仅是1896年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涉及的内容包括江东六十四屯和满洲里的少量土地,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的特权。对签订于1858年《瑗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并未提出废除。

蘇聯第二次對華宣言

编辑

1920年9月27日蘇聯對中國北洋政府發表第二次對華宣言,除重申第一次宣言主要內容外,並建議中蘇兩國恢復外交關係。[2]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於上海為進行聯俄容共政策進行協商後,所發表的孫文越飛宣言第二條,蘇聯代表越飛保證遵循「第二次蘇聯對華宣言」原則,拋棄帝俄時期全部的對華條約與強索權利[3](指的仅是签订于1896年之后的不平等条约)。

斯大林1924年上臺後,卻否認第二次對華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有意吞併外滿洲,德國入侵蘇聯后,日軍軍事行動關特演就是北攻外滿洲,目的是給蘇聯遠東軍麻煩,無法調動歐洲抗德,但整場戰爭完全沒有實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曾進行過一次國界公佈,除江東六十四屯外,蘇聯對外满洲有控制權,但並無簽訂任何書面國際協議,隨後國共內戰爆發,爭議先行擱置。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大陸後亦然。

中蘇國界東段協定

编辑

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與當時的蘇聯簽署《中蘇國界東段協定》,這協約確認了蘇聯對外满洲的統治,並確認黑龍江是中俄的國界。然而蘇聯迅速發生政治危機而崩解,俄羅斯獨立後,以此為原案繼續談判。

中蘇國界東段協定關於航行權的規定有:

  • 第八条:“缔约双方同意,各类船只,包括军用船只,可从乌苏里江哈巴罗夫斯克城下至黑龙江阿穆尔河)无阻碍地往返航行。航行规则由双方主管部门制定。”
  • 第九条:“苏方在与其有关方面同意中国船隻(悬挂中国国旗者)可沿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第三十三界点以下的图们江日本海往返航行。与此航行有关的具体问题将由有关各方协商解决。”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编辑

2001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六條規定締約雙方滿意地指出,相互沒有領土要求。這裡的締約雙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

地圖

编辑

2014年8月27日,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特維爾的全俄羅斯青年論壇非正式見面會上,被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面在教學上,將西伯利亞領土標示為「暫時失去的土地」,拉夫羅夫表示不必擔心,因為該地區經由一系列邊境協議決定,地圖集與現實政治無關。[4]

地區

编辑

 
阿穆爾河流域、黑龍江、烏蘇里江。

行政區劃

编辑

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下的以下行政區劃都外满洲範圍,自東西向北南向排序:

俄罗斯在外滿洲的行政区划
州、自治州、边疆区

200km
125miles

博戈罗茨科耶

丘米坎

索尔涅奇内

苏维埃港

波林娜·奥西片科村

佩列亚斯拉夫卡

鄂霍次克

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 (庙街)

特罗伊茨科耶

青年城

维亚泽姆斯基

切格多门

瓦尼诺

比金

阿扬

阿穆尔斯克 (傅达里)

哈巴罗夫斯克 (伯力)

外东北不含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阿扬鄂霍次克丘米坎

100km
62miles

雅科夫列夫卡

斯莫利亚尼诺沃

丘古耶夫卡

切尔尼戈夫卡

霍罗利

斯拉维扬卡 (土拉子)

卡缅雷博洛夫

捷尔涅伊

斯帕斯克达利尼

卢切戈尔斯克

波格拉尼奇内

弗拉基米罗-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

奥尔加

波克罗夫卡

沃利诺纳杰日金斯科耶

米哈伊洛夫卡

拉佐

新波克罗夫卡

基洛夫斯基

卡瓦列罗沃

达利涅列琴斯克

阿努奇诺

福基诺

大卡缅

乌苏里斯克 (双城子)

斯帕斯克达利尼

游击队城

纳霍德卡 (灠沟崴)

列索扎沃茨克

达利涅列琴斯克

达利涅戈尔斯克

阿尔乔姆

阿尔谢尼耶夫

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滨海边疆区行政中心、城市市级镇

Legend:

1: 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2: 阿尔谢尼耶夫  3: 阿尔乔姆
4: 达利涅戈尔斯克 5: 达利涅列琴斯克 6: 列索扎沃茨克
7: 纳霍德卡 (灠沟崴) 8: 游击队城 9: 斯帕斯克达利尼
10: 乌苏里斯克 (双城子) 11: 大卡缅 12: 福基诺 13: 阿努奇诺俄语Анучино_(Приморский_край)
14: 达利涅列琴斯克 15: 卡瓦列罗沃 16: 基洛夫斯基 17: 新波克罗夫卡俄语Новопокровка_(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ий_район)
18: 拉佐俄语Лазо_(Лазовский_район) 19: 米哈伊洛夫卡俄语Михайловка_(Михайловский_район,_Приморский_край) 20: 沃利诺纳杰日金斯科耶俄语Вольно-Надеждинское 21: 波克罗夫卡俄语Покровка_(Октябрьский_район,_Приморский_край)
22: 奥尔加 23: 弗拉基米罗-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俄语Владимиро-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ое 24: 波格拉尼奇内
25: 卢切戈尔斯克 26: 斯帕斯克达利尼 27: 捷尔涅伊 28: 卡缅雷博洛夫俄语Камень-Рыболов
29: 斯拉维扬卡 (土拉子) 30: 霍罗利俄语Хороль 31: 切尔尼戈夫卡俄语Черниговка_(Приморский_край)
32: 丘古耶夫卡俄语Чугуевка_(Приморский_край) 33: 斯莫利亚尼诺沃 34: 雅科夫列夫卡俄语Яковлевка_(Приморский_край)

50km
30miles

斯米多维奇

阿穆尔泽特

奥布卢奇耶

列宁斯科耶

比罗比詹

100km
62miles

齐奥尔科夫斯基

赖奇欣斯克

希马诺夫斯克

滕达

坦波夫卡

斯科沃罗季诺

谢雷舍沃

埃基姆昌

斯沃博德内

罗姆内

叶卡捷里诺斯拉夫卡

波亚尔科沃

新基辅斯基乌瓦尔

马格达加奇

康斯坦丁诺夫卡

伊万诺夫卡

结雅

扎维京斯克

新布列伊斯基

别洛戈尔斯克

阿尔哈拉

布拉戈维申斯克 (海兰泡)

阿穆尔州行政中心、城市市级镇

Legend:

1: 布拉戈维申斯克 (海兰泡)  2: 阿尔哈拉  3: 别洛戈尔斯克
4: 新布列伊斯基 5: 扎维京斯克 6: 结雅 7: 伊万诺夫卡俄语Ивановка_(Ивановский_район,_Амурская_область)
8: 康斯坦丁诺夫卡俄语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ка_(Амурская_область) 9: 马格达加奇 10: 新基辅斯基乌瓦尔俄语Новокиевский_Увал
11: 波亚尔科沃俄语Poyarkovo,_Amur_Oblast 12: 叶卡捷里诺斯拉夫卡 13: 罗姆内俄语Romny,_Amur_Oblast
14: 斯沃博德内 15: 埃基姆昌 16: 谢雷舍沃 17: 斯科沃罗季诺
18: 坦波夫卡俄语Tambovka,_Amur_Oblast 19: 滕达 20: 希马诺夫斯克
21: 赖奇欣斯克 22: 齐奥尔科夫斯基

主要城市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2. ^ 蘇聯對華宣言--中華百科全書.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孫越宣言--中華百科全書.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8).
  4. ^ 拉夫羅夫:沒必要擔心中國索要遠東領土--BBC中文網. [2014-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1).